花鼓燈流行于淮河流域的懷遠、鳳臺、穎上、蚌埠、淮南等二十余縣市,是傳統(tǒng)的民間歌舞藝術(shù)。
她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強烈的鄉(xiāng)土特征、鮮明的社會歷史特點廣受歡迎。
周恩來總理稱她為“東方芭蕾”。
評論界稱她為“漢族舞蹈的典型代表”。
舞蹈界稱她為“民族民間舞的國寶”。
中外文藝界稱她為“淮畔幽蘭”。
花鼓燈究竟起源于何時,目前尚無確切資料,據(jù)鳳臺縣志記載花鼓燈“歷史悠久,從宋代就流傳在淮河流域的鳳臺、懷遠一帶。”這至少說明在宋代已有花鼓燈這一表演形式。
國古代歌舞源于祭祀活動,唐稱歌舞為“合生”《唐書》武平一傳載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妓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zhì),詠歌舞蹈,號日合生。表演者只在宮廷即興演唱取悅于王公大臣皇后貴妃,至宋代逐步擴展到民間。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京城里“歌舞百戲鱗鱗相切”。宋代亦稱合生為唱題,表演者根據(jù)不同場合、環(huán)境和對象即興編唱配以舞蹈,可由觀眾點題目隨機應變互相益對,風趣悠默,妙語連珠,這種表演在漢族的民間歌舞中有花鼓燈還保留。
一九三二年沿淮水災消退,當年豐收曾大鬧花鼓燈,祁集鄉(xiāng)許崗有鼓架請?zhí)m花時一段精彩對唱。
鼓架:三請干妹不下樓 轉(zhuǎn)身就把黃金丟
蘭花:你丟黃金奴不愛 奴家愛人不愛財
鼓架:干妹她就是不下樓 扔掉花鼓翻墻頭
眾人面前臉面丟 看你下樓不下樓
蘭花:你鷂子翻身越墻過 鬧得長江水也渾
我高掛懸梁一條繩 奴家至死不下樓門
鼓架:干妹至死不下樓 丟掉花鼓跪倒求
后來這對情人終于以對歌考試的方式解決了矛盾,
蘭花:問干哥天上到有多少星 船上共有多少釘
要能言言都相對 奴家下樓才甘心
鼓架:天上去掉月亮都是星 船上去掉木頭都是釘
我扶干妹下樓來 回頭叫聲的我干妹子
小丫頭害人真不輕
至清道光年間才出現(xiàn)類似大花場的民間舞蹈。沿淮一帶逢年過節(jié)有玩紅燈的習俗,規(guī)模很大,各種民間文藝形式匯集擺成長長的隊列,紅燈前面抬著的城隍爺神像上罩黃羅傘蓋,后接龍燈、獅子燈、馬燈,花鼓燈押后。后來黃傘演變?yōu)榇髨鲅莩鲋械牟韨恪.敃r的花鼓燈只是由幾個青少年扮成蘭花和鼓架子,跑幾個圖形唱唱花鼓歌而己,身段動作比較簡單。隨著花鼓燈表演、唱腔、化妝的進一步發(fā)展,清光緒前已形成一套完整表演程序,舞蹈、語匯也豐富起來,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藝人并逐步形成三大流派。
花鼓燈老藝人馮國佩時稱為“小金蓮”,1914年生于懷遠縣,在繼承前輩光華技藝上,把蘭花動作出神入化,逐步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流派。他的“扭”姿模仿村姑俚嫂加以舞步烘托,鷹展翅動作來自雄鷹翱翔更富驕健,還從做田勞動啟示中首創(chuàng)出“單拐彎”等動作。馮國佩的表演端莊、大方、灑脫,具有濃郁生活氣息,是懷遠花鼓燈流派的典型代表。
鳳臺流派花鼓燈的舞蹈特點,正好高傅(副研究員)所歸納的四點:
一、蘭花舞蹈中扇花極為豐富,在29個扇花中鳳臺特有的達16個,最突出的為“挽扇”,可與其他扇花組合匯成千姿百態(tài)的扇花使花鼓燈極為華麗、熱烈。
二、蘭花的基本步伐是上山。
三、動作靈巧、活潑。
四、鼓架子善于逗趣表演,常以啞語手勢與蘭花交流。
這些都構(gòu)成鳳臺花鼓燈活潑細膩的風格。這種風格的是四個小流派,其影響最大的首推鳳臺西部地區(qū)的毛集、岳張集一帶,其代表人物陳敬芝藝名“一條線”,李兆葉藝名“貓春”。其次數(shù)中北部地區(qū)的桂集、關(guān)店、顧橋一帶,其主要代表田振起藝名“小銀子”,周開國藝名“一根筋”和朱冠香等。
三是活躍在鳳臺城郊地區(qū)主要代表人物有詹東亭藝名“蓋九江”,這被行家稱為“謝郢鑼鼓”的獨具特色,其節(jié)奏繁雜,番子、流水均與眾人不同。
四是一直享譽在潘集區(qū)架河、夾溝、蘆集、高皇一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考千藝名“一陣霧”和武佩選藝名“氣死猴”。
王考千是地道的多面手,1931年12月18日生于潘集區(qū)夾溝鄉(xiāng)王咀村,因家貧僅讀四年私墊,輟學后為人放牛。泥河之濱花鼓燈盛行,王考千自幼聰穎好學,在放牛時他和小伙伴們堅持苦練,十一、二歲就能上場和大人一起“玩燈”。他能歌善舞,既演蘭花也演鼓架子。扮蘭花時他的“端針匾”動作剛?cè)嵯酀?,走?ldquo;風擺柳”甚是婀娜風流。即興演唱花鼓歌王考千的拿手絕活,見事答事,信手拈來百姓口頭語,生動、新鮮、押韻、合轍,唱出勞動人民的肺腑之情。如90年他在夾溝四二O文化節(jié)上唱出的:
曉蘭爸你是男子漢
你不該對計劃生育有意見
普查人口你也知道嘛
黨中央政策看全面
拿著全國人口來計算
修馬路,開礦山
新修水利要建站
人口多了住處難
蓋房子需要占地點
擠掉一點少一點
不進行計劃難發(fā)展
如果生育沒人管
三年以后吃不上飯
除表演之外,王考千對花鼓燈也堪稱行家里手,鼓、鑼、鈸樣樣皆精,鑼節(jié)奏好,快而不急,慢而不散,強弱起伏抑揚頓挫頗為大度,他的鼓圍繞強節(jié)奏的大鑼粘連無縫,密處如雨打芭蕉,疏處如露滴梧桐。
王考千在57年安徽省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演出自己創(chuàng)作由丁懷亮加工的《小園房》獲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和表演特等獎,同年又與郭建秀合作在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中演出花鼓燈對唱《小園房》獲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和表演一等獎。受到朱德、周恩來、宋慶齡等國家領(lǐng)導人的親切接見。
武佩選1917年生于架河鄉(xiāng)武廟村,幼年失學,擅長扮演鼓架子耍各種筋斗。在一個圍裙大地面前栽后翻而不越界,故時人號“氣死猴”。49年在蘆集三張八仙桌疊起之上表演各種筋斗,沒想到一腳踏空摔下,武佩選急中生智,在身懸半空時伸手按住第二張大桌角用力一推,一個后空翻在丈余外穩(wěn)穩(wěn)站住,全場轟動,喝采聲、鼓掌聲、口哨聲震耳欲聾。
53年武佩選參加華東地區(qū)及全國首屆民間音樂歌舞會演并在影片《民間歌舞》中扮演角色,1955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