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狗肉好,好固腎,夏至狗,吃了滿山走。客家人均有喜歡吃燜狗肉的習慣,狗肉有除濕、固腎、健身之功效,用健康、新鮮的狗肉配以陳皮、草果在鍋中猛火燜至熟爛,再加進芹菜等佐料,那種特殊香味真有“吃頓香狗肉,神仙企唔穩(wěn)”之感覺。
風味特點:
1、 我國吃狗肉的歷史悠久,早在商周時期,狗肉便是宮廷宴飲,祭祀大典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漢高祖劉邦就非常愛吃彭城狗肉。而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則使鹿邑縣的試量集體集狗肉出了名。相傳《水滸》的作者施耐庵很喜歡吃狗肉,所以,他寫魯智深吃狗的情節(jié)特別生動。據(jù)《藝苑余談》載,清代書畫家鄭板橋也嗜食狗肉。當時,揚州有一鹽商,慕板橋畫,以重金求之,板橋不屑與見利忘義的鹽商交往,終未應允。后來,這鹽商探聽到板橋嗜吃狗肉,且愛結(jié)交隱士仁人,便心生一計。一日,板橋出城數(shù)里,尋幽覓靜,至一林邊,忽聞琴聲出幽篁,與溪鳴相和。尋聲而往,見一茅屋,一位老人獨坐榻上,扶琴而彈。屋前一爐,爐上一缽,正熱氣蒸騰,芳香撲鼻,板橋知為狗肉。老者見板橋,兀然不動。板橋異之,問道?:“君嗜狗肉乎?”老者答曰:“世上萬物,唯此為上。”板橋說:“我亦有同嗜。”老人道:“然則汝亦如味之人,請共嘗之。"遂對從大嚼。食罷,板橋興發(fā),對老人說: “君室墻上無畫,我可為群書否?”老人即出紙墨,傾刻畫成。次日,鹽商大宴賓客,展現(xiàn)鄭板橋昨日之畫。鄭板橋知而不樂,出城再訪老人,則逸矣。
2、 狗的品種很多,按用途可分為牧羊犬、豬犬、警犬、觀賞犬、挽曳犬、食用犬等?!侗静菥V目》則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善守,食犬體肥供饌。”可見,我國古代狗是分之為三類。我們據(jù)說的狗肉,是指食狗。但在西北農(nóng)村,卻有“狗肉不上席”之說。但民間廣泛食用視為珍肴。
3、 狗肉不公味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它具有含蛋白質(zhì)多,脂肪少,膽固醇低的特點。祖國醫(yī)學認為,狗肉性味咸甘酸、熱,歸胃、腎二經(jīng),具有溫補強壯之功。食用狗肉,據(jù)《食療本草》載狗肉補五勞七傷、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日華子本草》注曰:"狗肉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益氣力。"
隆冬時節(jié),正吃狗肉。食后周身發(fā)熱,驅(qū)寒壯體,大有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