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和疑神嶺]()
說起疑神嶺,屯留縣的人都知道,離縣城并不遠,雖說很難和平順縣、壺關縣的紅豆峽王莽嶺比美,然而在屯留縣也算是一座名山了,由此而引出來的一段民間傳說,更給疑神嶺增添了神秘的面紗。 疑神嶺,疑神嶺,就是對神仙產生懷疑
說起疑神嶺,屯留縣的人都知道,離縣城并不遠,雖說很難和平順縣、壺關縣的紅豆峽王莽嶺比美,然而在屯留縣也算是一座名山了,由此而引出來的一段民間傳說,更給疑神嶺增添了神秘的面紗。
疑神嶺,疑神嶺,就是對神仙產生懷疑,或者根本不相信世上有神仙之說。相傳北魏時獻文帝父子就不相信神鬼。獻文帝病死于山西大同后子襲父位,兒子元宏登基帝號孝文帝。給父王舉行國葬時,僧人云集要為獻文帝做佛事三日,超渡亡靈。此事被孝文帝拒絕。誰知事有湊巧,孝文帝不久就得了一場怪病,多方求醫(yī)吃藥也不見好轉,夜里還做噩夢。這時孝文帝疑心越來越大,便請僧人調理。僧人讓其還愿。孝文帝便傳旨召來有名石匠,在云崗石窟刻千佛寶殿(此事有多種說法)。他經常聽人說留吁(屯留)有一座三宗山是當年后羿射日的地方,山上有后異之神,很是靈驗。孝文帝便想在三宗山建都。來到屯留鳳凰山,看到鳳凰山云霧繚繞,山勢崢嶸似臥龍。找人算卦,卦云:鳳凰山要破,否則對王位不利。孝文帝聽后便親自來到鳳凰山下,準備讓人開山。這時狂風大作,烏云密布,時隱時現(xiàn)有一條臥龍昂首長吟,孝文帝急忙叫人開山想斷其龍首。誰知一連三天三夜龍頭雖然削去一大半,狂風還是越來越大,風聲如龍嘯。孝文帝召集大臣們商量,一位大臣說:“此山非同一般,定有神龍作怪,萬萬不可得罪于神。非萬歲割肉體敬之,別無良法”。孝文帝正在猶豫,突然電閃雷鳴下起瓢潑大雨。孝文帝這時便忍痛從身上割了一塊肉,焚香供于山上。這時風停雨散,再看山下被削去的龍首處,卻出現(xiàn)了一條小路,孝文帝疑心是神龍在暗示他,去別處建都。于是率眾向河南洛陽進發(fā),從此鳳凰山改名為疑神嶺,一直沿用至今。
鳳凰山林木蔥蔥,良田萬頃,是附近老百姓的保命田。刨田毀山天地難容,這尊神龍不是別人,正是千萬老百姓自己。老百姓為慶賀這次護龍大吉,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定為進香,讓神龍保佑平安,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