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寧寺位于常州市區(qū)延陵東路636號,是我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東南第一叢林”,有“一郡梵剎之冠”的稱譽。
天寧寺始創(chuàng)于唐貞觀、永徽年間(627-655年);據(jù)記載,天寧寺的創(chuàng)始人是唐代高僧法融禪師。法融(594-657年),是禪宗牛頭派的創(chuàng)始人。初名廣福寺,后改齊云寺。宋熙寧三年稱萬壽崇寧寺。政和元年(1111)改名天寧寺。在1300多年的歷史歲月里,天寧寺屢經(jīng)滄桑,在許多名僧大德的努力和歷朝政府的支持下,香火興盛,寺廟巍峨,與鎮(zhèn)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的天童寺并稱為禪宗四大叢林,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天寧寺全寺占地面積130余畝,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金剛殿、地藏殿、羅漢堂等建筑,稱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樓、三室、兩閣,共497間房舍。殿宇巍峨壯麗,樓閣宏大高峻,氣勢極為雄偉。天寧寺之所以被稱為叢林說是因為寺大殿高,佛像眾,和尚多而聞名海內(nèi)外的。
天寧寺基廣百畝,巍峨宏峻,被譽為“一郡梵剎之冠”。特點是五大:“殿大、佛大、鐘大、鼓大、寶鼎大”。大雄寶殿前大院東西廂是羅漢堂,供奉500尊羅漢。天王殿為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殿,檐下掛有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天王殿”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巨匾。羅漢堂內(nèi),五百羅漢個個金身雄偉,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稱“三世佛”即正中的釋迦尼佛、東方世界藥師琉璃光佛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殿兩側(cè)墻上嵌有石刻羅漢像518幅,其藝術(shù)水平之高更為罕見,被視為寺中瑰寶。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均木構(gòu)重檐歇山頂,飛檐戧角,施斗拱。大雄寶殿用8根直徑80厘米之鐵力木為柱,大殿前兩廊壁間嵌有清嘉慶三年初刻、光緒年間補刻518尊羅漢石刻。天王殿后壁間有明禮部尚書胡熒、清著名學者趙翼等所撰重修寺殿碑記六塊。
天寧寺198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qū)佛教重點寺院,2002年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