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盱眙縣西南丘陵山區(qū),是江蘇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野生動、植物王國。距盱眙縣城約35KM,東邊與王店鄉(xiāng)毗連,西部與安徽的明光、南邊與安徽來安接壤,北部與桂五鎮(zhèn)相連,包括原水沖港、山洪、古城林場在內總面積7058公頃,其中占地4856公頃,水面約1500公頃,其他地類702公頃。
森林公園地處的低山丘陵地區(qū),是第三紀火山噴發(fā)的玄武巖熔巖臺地,經(jīng)流水侵蝕后的桌狀方山丘陵。公園地形西高東低、山體絕對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對高低凹部份為山溪,當?shù)厝朔Q之為港,如:謝家港、焦家港、蔡港、水沖港等,數(shù)條山背間的多條山溪的谷底,向東或東南傾斜,山港里徑流匯集成湖,如天泉湖,天洪湖等大小水庫數(shù)座。整個公園組成一個較為封閉水流域生態(tài)體系,可作為森林生態(tài)的研究基地。
森林公園地處北亞熱帶與濕溫帶的過度氣候區(qū),屬不穩(wěn)定的半濕潤氣候,季風特征明顯,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公園內單一的玄武巖母質發(fā)育成的基性巖土類的暗色土,色暗棕或褐色,質地中壤,是比較肥沃的土壤。公園處于暖濕帶和北亞熱帶的過度地帶,加之小氣候的作用,所以公園內植物種類豐富,占有中國種子植被15個分布類形中的14個,尤其是木植物種多樣化性顯著,共131屬258種,集中了比較典型的濕帶主要落葉闊葉樹類,常綠成份較少。
公園處地偏僻,保留大片珍稀樹種,以黃檀為主的天然生態(tài)林,主要樹種有槲櫟、青檀、黃連木、烏桕等,這里幾乎集中分布著江蘇所有的野生珍稀樹種,野生的漆樹,毛葉歐李、迎春,為江蘇新紀錄的品種,北方大葉樸,南方江脈釣樟,江浙釣樟,羽葉泡花木,中華石楠也到處可見。林下分布著太子參、玉竹、刺五加等貴重藥植物,該區(qū)對研究植物地理學和植物區(qū)系很有意義,并可作為天然植物種質基因庫加以開發(fā)利用,也是引種、馴化、南北珍稀良種的植物理想場所。公園地區(qū)森林覆蓋率為93.3%。


公園內有野生動物有狼、狗獾、狐貍、黃鼠狼等近40種,江蘇二類保護動物草獐也經(jīng)常出沒其間。棲息于此地留鳥、加候鳥共有177種,包括壽帶、翠鳥、珠頸斑鳩、灰喜雀等,國家保護的鴛鴦、丹頂鶴等候鳥時有出現(xiàn);昆蟲種類繁多,已采集并鑒定原種昆蟲有11目88科258種,有大尾風蝶、樸喙等珍稀種類;區(qū)內生物群落十分復雜,昆蟲種類多,天然豐富,形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平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