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農人的聚餐——吃平伙]()
積石山農村有一種古樸的食俗叫吃平伙,這是漢、回、保安、東鄉(xiāng)、撒拉等各族人民非常喜歡的聚餐形式。每當夏秋季節(jié),草長羊肥,若干知己相約,選好東家,買來羯羊吃平伙。先由善于烹羊的行家里手宰羊、剝皮、清洗內臟(若有穆斯林群
積石山農村有一種古樸的食俗叫"吃平伙",這是漢、回、保安、東鄉(xiāng)、撒拉等各族人民非常喜歡的聚餐形式。每當夏秋季節(jié),草長羊肥,若干知己相約,選好東家,買來羯羊吃平伙。先由善于烹羊的行家里手宰羊、剝皮、清洗內臟(若有穆斯林群眾,須有阿訇宰),然后打肉份子,即將生羊肉按份數(shù)生割,扎在一塊,叫"扎疙瘩"、"扎把把"。打肉份子時要從羊脖子上剁上一塊"害命骨"送給宰羊人,還要留一份免費送給東家叫"鍋頭份"。(有些地方整羊囫圇下鍋,煮熟后再打份子)。打好份子后下鍋。煮肉時講究用涼水,先強火,待水開舀去浮沫后改為溫火。同時用羊里物和脖子上的肉洗凈剁碎,加上羊油、清油,配上調味品,做成"筏子",放到肉鍋里煮熟或蒸籠蒸熟。這時,大家圍座在炕上,東家沏上"三炮臺"蓋碗茶,擺上"千層餅"或油香,端上剛做熟的"筏子"及調有芫荽、蒜苗末的羊肉清湯,大家邊享用,邊打開話匣子,莊稼耕作、買賣生意、家禽家畜、山南海北、今古奇觀、莊人趣事,無所不談。待肉熟后,"按份子"依次下到每個人面前,由自己享用,剩下的部分帶回去讓家人享用。最后在肉湯里揪上面片,吃完后,"吃平伙"就算結束。漢族群眾"吃平伙"時往往還要小酌幾杯。"份子錢"一般折成糧食平攤給所有吃平伙的人,待秋后打糧后還給羊主。這種古老的食俗一直被農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其味、其情、其景確實是別具魅力的。試想,在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的高原夏秋季節(jié),知己相約,圍坐在農家土炕上刮著"三炮臺"蓋碗茶,一邊品嘗美味佳肴,一邊神聊農事、家事、國事,狂侃樂事、趣事、野史,醇香飄溢、笑聲不斷,這種濃郁的田園風味多美,這種聚餐的享受是多么誘人啊﹗(《積石山史話》董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