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冊亨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地處珠江上游兩大支流南、北盤江夾角地帶,于東經105°27′~106°12′、北緯24°38′~25°19′之間。東隔北盤江與望謨縣毗鄰,南隔南盤江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田林、樂業(yè)、隆林三縣相望,西枕安龍縣,北抵貞豐縣。因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一江之隔,因此被人們視為“貴州南大門”,是西南出海的前沿陣地。南北寬約58公里,東西長約76公里,總面積25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8%。
(二)歷史沿革
縣境夏屬鬼方,戰(zhàn)國屬夜郎國,秦屬大夜郎國地,漢屬談指縣,梁屬東烏蠻地;唐代先后屬矢部東端地、羅甸國地;宋代先后屬廣南西路、茂龍羈糜地、泗城州;元代屬那歷州;明代屬廣西泗城州江外甲;清代先后屬安隆洞長官司、西隆州。清雍正五年(1727)設置冊亨州同。清道光十六年(1836),冊亨州同改稱理苗州,光緒二十二年(1896),又改稱理民州。民國3年(1914)廢州制,設置冊亨縣,先后屬貴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區(qū)(區(qū)專員公署分別駐安順、興仁)。1951年5月16日成立冊亨縣人民政府,先后屬興仁專區(qū)、興義地區(q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地區(qū)。1957年8月,國務院批準縣人民委員會由冊陽遷往者樓建新縣城。1958年12月29日,撤銷冊亨縣建置,并入安龍縣。1961年8月18日,恢復冊亨縣建置。1965年11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冊亨縣,改設冊亨布依族自治縣,仍屬興義地區(qū)。1981年9月21日,冊亨布依族自治縣劃歸新置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時撤銷自治縣建置,改設冊亨縣。1991年末建鎮(zhèn)并鄉(xiāng)撤區(qū),將原7個區(qū)(鎮(zhèn))、38個鄉(xiāng)(鎮(zhèn))改劃為14個鄉(xiāng)鎮(zhèn),轄10個居委會,185個行政村,2007年進行村級整合后減為123個村,994個村民組,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為22.8922萬人,其中布依族16.1484萬人,占75.6%;農業(yè)人口占93.9%.
(三)氣候資源優(yōu)勢
按氣候帶劃分,冊亨縣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偟奶攸c是: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無霜期340天左右,光照充足,春干夏濕,兩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9.2℃,日照時間為1515小時,降雨量1336.9毫米,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全縣各類土地面積共389.7萬畝,林業(yè)用地320萬畝,森林面積190萬畝,森林覆蓋率50%,現有活立木積蓄量340萬立方,尚有未及開發(fā)可供利用的宜林、宜牧荒山草坡100余萬畝;早熟蔬菜開發(fā)前景喜人,目前在者樓流域發(fā)展的早熟蔬菜3.5萬畝,尚有乃言河流域、秧壩河流域、大偉河流域、慶坪河流域、大田河流域、榮丁河流域近6萬畝土地可發(fā)展早熟蔬菜種植;水產主要是魚類,有鯉魚、白甲、鯽魚、鱉、鱔魚、泥鰍等近30 種,還有遠近聞名的體大肉厚、質細味美的盤江黃辣丁、牛毛魚;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主要有黃金、銻、鎂等。其中已探明的黃金儲量在23噸以上,銻儲量6.4萬噸;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近30萬千瓦,可開發(fā)量26萬千萬;景點景觀主要有垂史百載的劉道石刻群,郭家洞朱繪古代符型崖畫文字,自然天成的燕子洞景觀,民族特色濃郁的南、北盤江風光,絢麗多彩的丫他板其溶洞群及溫泉。
(四)經濟運行情況
2008年1—8月,全縣經濟在上年良好運行的基礎上較快增長,國民經濟保持平穩(wěn)增長勢頭,總體經濟運行良好。截止8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1035萬元,占計劃數的44.08%,同比增長17.1%,其中:第一產業(yè)完成10880萬元,第二產業(yè)完成7295萬元,第三產業(yè)完成12860萬元,分別占計劃數的31.17%、58.36%、56.9%,分別增長15.74%、23.64%、16.38%。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支出合理有序;金融行業(yè)穩(wěn)健運行,存貸雙雙增長
1—8月,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069.28萬元,為預算數的112.07%,同比增長8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130.49萬元,為預算數的90.53%,同比增長27.53%。從征收部門組織的收入情況看,國稅系統完成4275.63萬元,為預算數的142.52%,同比增長217.56%;地稅系統完成2063.33萬元,為預算數的81.88%,同比增長24.8%;財政系統收入完成730.32萬元,為預算數的92.6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本月龍灘電站增值稅入庫數額較大,使總收入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數。從分稅種收入完成情況看,國稅部門征收的“增消”兩稅、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收入等稅收完成較好,增長較快,分別增收2929.21萬元、284.09萬元、41.8萬元、97.92萬元、6.06萬元、3.28萬元、12.62萬元;分別增長217.56%、28.62%、30.01%、42.93%、312.37%、67.08%、481.68%。三部門組織征收的稅收不均衡,國稅部門組織的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快速增長,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稅收任務數,地稅部門組織的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呈增長趨勢,而財政部門組織的收入同比下滑較大,主要是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非稅收入下降,分別下降22.78%和9.48%。全縣財政累計支出17110.77萬元,為預算數的53.12%,同比增長96.57%。全縣財政支出合理有序,實現了“三保”工作目標和其他重點行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從收支進度完成情況看,全縣財稅部門加大征管力度,不斷培植新稅源,確保收入穩(wěn)定增長,使總收入提前超額完成全年征收任務。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1234.02萬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4370.75萬元,同比增長13.5%;各項貸款余額36431.09萬元,同比增長41.25%。同時全年累計現金凈投放9219.82萬元。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結構來看,各項存貸款雙雙保持穩(wěn)定增長。
工業(yè)生產平穩(wěn)發(fā)展,工業(yè)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
1—8月,全縣工業(yè)總產值完成17688萬元,占計劃數的63.36%,同比增長25.13%,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值完成13354萬元,同比增長165.65%;規(guī)模以下工業(yè)產值完成4334萬元。工業(yè)增加值完成5271.5萬元,占計劃數的74.77%,同比增長16.88%。主要產品黃金完成65.78千克,占計劃數的51.39%;水泥完成4.91萬噸,占計劃數的49.1%;桐油完成3086噸,占計劃數52.31%,同比增長2.73%;商品材完成1942.69立方米,占計劃數的8.45%;發(fā)電量達1859萬度,占計劃數的84.5%,同比增長49.32%;供水48萬噸,占計劃數的60%,同比增長6.67%;焦炭完成1.5萬噸,同比增長212.5%。1—8月,全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完成17050萬元,占計劃數的68.2%,同比增長26.14%。實現鄉(xiāng)企增加值6334萬元,同比增長17.12%;鄉(xiāng)企營業(yè)收入完成19168萬元,占計劃數的68.46%,同比增長14.76%。鄉(xiāng)企新增從業(yè)人員達17693人,占計劃數的98.02%,同比增長2.98%。
第三產業(yè)持續(xù)增長。消費品市場繼續(xù)繁榮,物價趨于穩(wěn)定,城鄉(xiāng)市場商品供求基本平衡;郵電業(yè)務總量增長穩(wěn)定 ,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
1—8月,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625萬元,占計劃數的50.68%,同比增長15.74%,其中:縣級完成3755萬元,縣級以下完成1870萬元,分別增長15.86%、15.5%;郵電業(yè)務總量完成891萬元,同比增長6.71%;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976萬元,占計劃數的55.47%,同比增長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