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jié),萬家團圓;神州各地,處處歡騰。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都以各自不同的活動形式歡度中秋。在粵北山區(qū)翁源縣,民間鬧中秋的活動別開生面,頗具地方特色。
其一,印花餅。每臨中秋佳節(jié),農(nóng)家事先都忙著舂米粉印花餅。花餅是由糯米粉、花生米和糖等主要原料制成。其中一種象月亮一樣圓的“月光餅”,制作精致,好看好吃。每個月光餅都畫有紅綠顏色的花朵,象征著中秋花好月圓。此外,各家各戶還印制有鯉魚餅、竹筒餅、福壽餅、冰花餅等各種各樣的餅品。最有意思的是,花餅做好后,每家每戶都要相互串門送花餅,互相祝賀中秋節(jié)日愉快、家庭幸福。整個中秋節(jié)日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其二,轉(zhuǎn)臺圈。這是中秋節(jié)晚上的一種娛樂活動。在村中的曬谷坪中間,事先放一個瓷碗,碗口朝下,然后由四個年青小伙子把一張四腳朝上的四方臺放在瓷碗上,各人扶住一個臺腳。接著,由一個年長的男人在臺腳上念咒符,一邊念咒語,四人一邊按順時針方向走動,慢慢轉(zhuǎn)動臺子。轉(zhuǎn)了三五圈后,臺子會自然旋轉(zhuǎn)起來,越轉(zhuǎn)越快。此時,四個小伙子也跟著臺子轉(zhuǎn)圈,越跑越快,越快越跑,跑得個個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圍觀的人則在四周鼓氣、喝采,歡聲笑語響徹夜空。
其三,夢童子。這是村民們賞月的一種游戲方式,規(guī)定要由未婚的女子來玩。先由二至三個女子同時伏在一張桌子上佯裝入睡,另由一名婦女在桌子旁邊焚香,一邊焚香一邊唱念:“七姑仙,七姐妹,七朵蓮花六朵開,留下一朵唔愛開(不要開的),等涯(我)紅花妹妹上哩來。”過一會,入睡的女子果真說起夢話來。從夢話中聽得見她們已“升”到“天上”游覽,跟“天上人”說話。夢話聲音很小,聽不太清楚。同時,還可聽到她們唱山歌,如果有人與其對唱,夢中女子也能對答如流。此時此刻,圍觀的村民都側(cè)著耳朵聽她們說夢話、唱夢歌。大約半個時辰,有的女子會自然夢醒過來,有的則要用力將其推醒。一場“夢童子”就這樣在人們的歡樂聲中結(jié)束了。
其四,放天燈。“天燈”即“孔明燈”。這是舊時民間過中秋節(jié)的重要活動。事先用竹蔑扎成一個豬籠狀的骨架,再用油筒紙或廢紙用漿糊糊貼“天燈”外圍,用鐵線在“天燈”底部扎個十字架。入夜,人們在村邊曠野地頭點燃起一堆柴火,然后把“天燈”抬到火堆上面,讓火煙烘漲“天燈”,再在“天燈”鐵線架上捆上一團澆有煤油的舊棉絮。放“天燈”時,馬上點燃棉團,眾人一松手,漲鼓鼓的“天燈”立即騰空而起。圍觀的人群頓時歡呼雀躍,齊齊仰首觀看“天燈”升空飛行,直到“天燈”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人們才高高興興地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