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則縣地處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qū)的東部、藏北高原腹地。面積97437平方公里。草場面積1億畝,可利用草場面積7000萬畝。總?cè)丝?.5萬?,F(xiàn)轄5個區(qū),21個鄉(xiāng),75個村民委員會。
西藏民主改革前,這里為改則、色鍋和幫巴三大部落之地。"改則"、"色鍋"、"幫巴"原是族名,后演變?yōu)椴柯涞拿Q。分別隸屬于西藏噶廈政府和后藏的扎什倫布寺管轄。1960年10月改則縣人民政府成立,轄路南、路北共4個區(qū)。1961年3月23日,縣址由門董村遷至現(xiàn)在的隆仁年底將路南2個區(qū)劃出,新成立了措勤縣。兩縣均隸屬阿里地區(qū)管轄至今。
改則縣地處南羌塘高湖盆區(qū),均為高山河谷地帶,無平原。山勢平媛,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nèi)主要有山脈有昆侖山、隆格爾山、夏康堅、達日龍、波雜、查多崗日等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全縣平均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4416米,屬高原亞寒干旱季風氣候區(qū),寒冷、干旱、多大風、溫差大,日照時間長。以隆仁為界,南北朝氣候差異較大。年日照時數(shù)3160小時,年降水量189.60毫米,年降雪日60天左右。
礦產(chǎn)資源主要有砂金、銅、天然堿、食鹽、鉀鹽、冰洲石、石膏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驢、黃羊、藏羚羊、巖羊、大頭羊、狗熊、猞猁、草狐、旱獺、雪雞、黃白鴨等。此外,風能和太陽能可滿足小型發(fā)電機工作。
改則縣境內(nèi)有廣闊的牧場,經(jīng)濟以牧業(yè)為主。主要飼養(yǎng)牦牛、犏牛、馬、綿羊、山羊等。
改則縣已形成以隆仁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wǎng)絡。安獅公路貫穿改則縣境,各區(qū)、鄉(xiāng)均通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000多公里。
特產(chǎn)品主要有酥油、皮張、牛羊絨、食鹽等。
改則地處"世界屋脊"之巔,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壯麗多姿的高原自然景觀,對探險旅游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里地廣人稀,自然生態(tài)至樸至真。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得以保存,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驢、盤羊以及瀕臨絕跡的黑頸鶴等,為研究它們繁衍生息、進行變異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實為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