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云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東經109°17′-109°54′,北緯27°04′-27°38′,東鄰中方縣、鶴城區(qū),南接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西連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qū),北界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h城芷江鎮(zhèn)距懷化市僅39公里。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
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因著名詩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蘭"而得名。遠在舊石器時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類活動。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陽縣,明清時曾為川、黔、滇、湖廣總督府和偏沅巡撫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稱芷江縣,1986年改為芷江侗族自治縣。總面積2099平方公里,轄28個鄉(xiāng)鎮(zhèn),總人口36萬,其中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50%以上。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遍布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的編鐘、青銅鳳形器等珍品尚屬罕見;宋代古城墻、護城河歷歷在目;明代所建的龍津風雨橋巍然橫臥于舞水;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矗立于舞水之濱;文蘊豐厚的文廟和奎文閣等古建筑群分布于縣城各處。另外,蜚聲海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反法西斯勝利的標志性建筑芷江抗戰(zhàn)勝利受降紀念坊以及盟軍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中美空軍聯(lián)隊俱樂部、受降堂、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塔等一大批紀念性建筑在境內熠熠生輝。
這里山青水秀,風光幽雅。境內有“形似神農架、神如九寨溝”的小九寨五郎溪三道坑風景區(qū),還有明山疊單、茅叢河漂流,更有那舞水生態(tài)長廊、蟒湖山水人家等等。
芷江人民勤勞樸實,自然資源齊全,物產豐富。主產稻谷、薯類、油菜籽,經濟作物有柑桔、葡萄等26項400余種。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全縣形成了優(yōu)質稻、畜牧、柑桔、蔬菜、烤煙五大農業(yè)支柱產業(yè),"芷江米"、"芷江鴨"、"芷江冰糖橙"、"高山葡萄"等一批特色品牌俏銷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