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景區(qū)構建“大樂園”交旅集團明眸暗投
在三峽景區(qū)整合大幕之下,整合打包豐都鬼城的旅游資源勢在必行。作為豐都地方財政的支柱———豐都名山景區(qū)交給交旅集團開發(fā)經營后,如何平衡地方政府與景區(qū)新業(yè)主之間的利益,將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難題。
生意蕭條的景區(qū)
楊明在豐都名山腳下經營了近五年的景區(qū)紀念飾物生意,他每個月的收入就是景區(qū)客流量的“晴雨表”。
剛到名山景區(qū)做生意時,他曾咬著牙渡過了較長一道難關。“那時景區(qū)游人不多,我每月賺的錢還不如打工。到了第二年,景區(qū)的游人卻突然多了起來,我每月能賺5000多元。之后,生意又趨于平淡。”2007年6月4日,楊明站在店鋪前,望著前夜暴雨后高漲的長江水,感嘆自己的生意就像這江水一樣,有枯期也有汛期。
這樣的經歷讓楊明對自己的生意有了抱怨之情,特別是在“枯期”,他更是覺得“自己背著一個老板的名,干著不賺錢的事。”于是,在一段時間內,他想到了放棄,準備另謀它路。
然而,近期一系列關于名山的“新聞”,又讓他堅定了把這種生意做下去的信念。
“聽說這里要建大樂園,整個名山的旅游也要交給一個大公司整體開發(fā)。”在說起此事,楊明不禁興奮起來———這就是商機,在別人開始想方設法往里擠的時候,自己更不能退出。
據相關媒體報道,重慶交旅集團將接手名山景區(qū)重新開發(fā)經營,將其打造成以中西部乃至全球旅游市場為目標的主題公園(中國豐都大樂園)。這條消息,讓旅游產品亟帶升級的豐都鬼城,迎來了“升騰”的機會。
楊明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因為他覺得名山景區(qū)確實到了應該改變的時候了———在這里做了5年生意,他只到鬼城游玩了一次。每當有朋友問及名山,他都將自己“感覺沒什么看頭”的觀點如實相告。
與楊明有著類似的感受的,還有豐都縣旅游局局長蔣宗金。
在他看來,鬼城豐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內涵,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載體,神奇的傳說及難以替代的觀賞價值,是一個能向中外游客展現東方神韻的最好平臺。“但由于產品的定位和市場包裝對大眾游客沒有磁性,主要由名山、雙桂山、鬼國神宮組成的名山風景區(qū),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陳舊和落伍。至少,它在外觀和科技上沒有創(chuàng)新。
蔣宗金介紹,1992年,在非議中興建的“鬼國神宮”,盡管刻意使用了聲光工具輔助各種鬼怪雕塑的真實感和恐怖感,但仍然讓一些高素質游客覺得陳舊和粗糙,沒有多少藝術文化美感。加之同產品形態(tài)的旅游景點增加,很難迎來回頭顧客。“這是旅游管理部門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大樂園”構想誕生
長期關注豐都旅游業(yè)的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羅茲柏認為,按目前旅游市場的需求,豐都必須要進入一個轉型期,對文化價值進行再挖掘,對市場價值進行再延伸,以符合現代人的心理需求。
按照羅茲柏的觀察,去豐都鬼城旅游的大眾游客,都是去參觀、體會一種傳統(tǒng)文化,而不可能是因為信鬼信神才去的。將來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人們漸漸把鬼神文化娛樂化。“所以,現在應該是開動腦筋提升豐都以鬼文化為基礎的旅游業(yè)的時機了。”
事實上,豐都旅游的升級開發(fā)構想已經完成———今年5月,重慶大學教授蒲勇健曾向媒體披露,豐都將借鑒美國迪斯尼的技術和經營模式,計劃把鬼城打造成以中西部乃至全球旅游市場為目標的主題公園———中國豐都大樂園。
在提出此課題申請后,蒲勇健與豐都名山風景區(qū)管委會合作,開展了“中國豐都大樂園旅游及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可行性研究”。
“但這只是一個設想,目前還處于調研論證階段。”豐都名山集團副總蔣小川告訴記者,如果此舉可行的話,他們計劃投資兩三億元,用5年時間在被淹沒的老城舊址上打造一個全新的鬼城。新鬼城將保留、傳承全世界獨特的鬼神文化和巴渝文化,并通過高度濃縮的地方城鎮(zhèn)生活、鄉(xiāng)土民俗經驗,集中展示整個三峽地區(qū)特殊的人文形態(tài),記錄三峽庫區(qū)的建設和搬遷。
據了解,設想中的新鬼城重建,計劃分成六重格局,以名山、天堂山、雙桂山組成品字型風景區(qū)。同時,根據豐都老城區(qū)每年有4個多月會浮出長江水面的特點,還將打造一個隨江水潮汐而周期性“生死”的“輪回之城”。
蒲勇健建議,將來在打造中國豐都大樂園時,還可將古代神話、經典文學作品故事(如《西游記》、《封神榜》、《聊齋志異》等)融入其中,將其包裝成集娛樂、驚險刺激體驗、東方文化尋根的樂園。
“目前,豐都縣政府對該項目很感興趣。”蒲勇健介紹,他將在6月份組織一個有關“庫區(qū)旅游”的論壇,就這個課題進行廣泛的交流,以聽取多方的意見。”
政府的新版規(guī)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豐都的這一構想出爐之前,重慶市政府就對豐都名山旅游的升級開發(fā)進行著另外的規(guī)劃。
去年11月,重慶市旅游經濟發(fā)展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江三峽旅游資源整合方案》。該《方案》確定,由重慶交通旅游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交旅集團)作為項目業(yè)主向國開行貸款45億元,對長江三峽旅游精品進行整體開發(fā)。其涉及到的旅游景點包括:豐都名山景區(qū)、巫山小三峽景區(qū)、奉節(jié)白帝城景區(qū)、云陽張飛廟景區(qū)、萬州青龍瀑布景區(qū)、忠縣石寶寨景區(qū)和涪陵白鶴梁景區(qū)。
在此基礎上,為了盡快推進景區(qū)的整合,今年2月1日上午,譚棲偉副市長在萬豪酒店主持召開了長江三峽旅游開發(fā)總體策劃階段成果匯報會。會議中,王志剛工作室就長江三峽旅游開發(fā)總體策劃的階段成果進行了匯報,市級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了討論和發(fā)言,并提出了修改意見。譚棲偉副市長在會議上要求策劃者根據與會部門和專家的意見,盡快修改完善該策劃。
此后的4月中旬,相關部門提交了該策劃的最后結果。據此,一個“7+4”旅游景區(qū)的開發(fā)方案最終形成———即對涪陵白鶴梁、豐都名山、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奉節(jié)白帝城、巫山小三峽、神女溪,以及萬州青龍瀑布、奉節(jié)天坑地縫、巫溪紅池壩、寧廠古鎮(zhèn)進行整合開發(fā)。
5月底,重慶市政府正式以渝府200752號文發(fā)文,明確交旅集團作為長江三峽“7+4”旅游景區(qū)投資開發(fā)項目業(yè)主。6月3日,由國家旅游局、市園林局、市規(guī)劃局、市文化局、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大學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議通過了《重慶長江三峽旅游總體規(guī)劃》。
這意味著,重慶長江三峽旅游產品整體升級開發(fā)即將拉開大幕。被納入整體開發(fā)計劃的豐都名山景區(qū),將由目前的業(yè)主豐都名山集團交給交旅集團進行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