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人物簡介]()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后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后,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
胡光墉(1823~1885),徽州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巖,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后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后,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余處,并經營中藥、絲茶業(yè)務,操縱江浙商業(yè),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
墉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于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后,臨終前,以錢莊贈之,乃自開阜康錢莊,并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莊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yè),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他還操縱江浙商業(yè),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于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馀堂雪記國藥號,光緒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余畝建成膠廠。胡慶馀堂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y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余個,精制成藥,便于攜帶和服用。其時,戰(zhàn)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備受歡迎。此后,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藥業(yè)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向產地選購,并自設養(yǎng)鹿園。且招牌為“真不二價”胡慶馀堂現為國內規(guī)模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藥的國藥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據他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zhàn),被洋人控制了價格權,胡雪巖高調坐莊。百年企業(yè)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zhàn)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占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fā)。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馀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后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從,姬妾仆從寧死都不離開胡雪巖,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鸕鶿嶺下的亂石堆中。1921年紗布交易所建立,也算是給亂墳堆里的胡雪巖一個遲到了30年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