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吃一頓面,好象今天沒吃飯”。面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卻常常聽到陜西鄉(xiāng)黨對面發(fā)出這樣的贊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面的品種、質(zhì)量、檔次也在提升,近幾年來,“楊凌蘸水面”從北方愛吃的百面之中脫穎而出。短短幾年,西安已有十幾家“楊凌蘸水面”專賣店。隨之,渭南、咸陽、寶雞、榆林、靖邊、戶縣、武功、扶風等地都開張了“楊凌蘸水面”館。最近還有幾位寧夏廚師來楊凌取經(jīng)學(xué)藝,準備在寧夏固原、吳忠等市籌辦“楊凌蘸水面”館。
蘸水面何年何月何人創(chuàng)始,史料未曾記載,尚無從考證。但蘸水面確實是多年來楊凌、武功一帶人最愛吃的面食。夏季,它湯汁可以放涼,新鮮蔬菜、多樣佐料相隨,是上好的防暑降溫食品;冬季,它湯汁可以加熱,雞蛋、辣子油、姜蒜、蔬菜敷上,又是驅(qū)寒保暖的美味佳肴。老年人愛吃,小孩也喜歡吃;小伙子端起大碗只吃不夠,女士細嚼慢咽越吃越有味,越嚼越上癮。吃后辣子把嘴染紅一圈,唏溜唏溜地還說:“香,香,香!美,美,美!”
西北人愛吃的面食各有特色,但楊凌蘸水面概括起來只有20個字:“面白薄筋光,湯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越覺香。”
“面白薄筋光”是對面的要求,蘸水面用的是上好的麥面,小偃六號麥面最為優(yōu)秀。要達到薄筋光,和面揉面最為重要,因為再好的小伙子也難過揉面這一關(guān)。一天到晚揉面,胳膊腫脹是很正常的,這個活太費勁了。然后是在油漬漬的鐵皮案上拌面,越拌越長,越拌越薄,越拌越筋,越拌越光。
“湯汪蒜辣香”,這就是說熬制的鮮湯要菜油多,湯內(nèi)突出的就是油潑的生姜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雞蛋花。即使不吃面,就是品嘗一口湯,也頓覺神清氣爽,食欲大增,香味滿腹。
“湯面分盆裝,越嚼越覺香”,因為蘸水面湯和面分開盛,吃時把面用筷子拉到湯碗內(nèi),然后再入口,這樣始終保持湯味濃郁,先后如一,要吃的面可多可少。因為湯內(nèi)由可口的開胃佐料,即蒜泥、油潑辣子、糧食醋和鮮菜。
2002年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走進西部》欄目組來楊凌拍攝長達110分鐘的《走進神農(nóng)故里》專題電視片,還專程拍攝了蘸水面的整個制作過程,攝制組人員當場品嘗蘸水面,贊不絕口。
前幾年,楊凌有位司機去外省出差,一位當?shù)乩相l(xiāng)知道他是來自楊凌的,驚奇地問:“你是不是賣蘸水面的那個楊凌?”司機大笑:“蘸水面比楊凌的名氣還大”。
“楊凌蘸水面”是關(guān)中飲食百花園中一朵絢麗奇葩,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品嘗與夸贊。愿她香飄三秦,四海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