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日:由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于1977年創(chuàng)立,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吸引更多公眾了解、參與和關注博物館事業(yè)。
參與“博物院歡樂游,家庭總動員”活動的選手正在尋找文物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本報與山西博物院聯(lián)合舉辦了“博物院歡樂游,家庭總動員”活動。經評選產生的12個幸運家庭參與了尋找指定文物、知識問答。
任務艱巨:4000文物中找10件
上午9時,12個家庭聚集在山西博物院一層大廳,等待著活動的開始。他們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請假而來,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能和孩子一起在博物館里做游戲,機會實在很難得。”一位家長說。
這些家庭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5歲,最大的12歲。比賽前,參賽家庭通過抽簽,拿到了內容不同的、印有需要尋找的10件文物的文物卡和一張對應的答題卡。文物卡上寫有文物所在的樓層,但具體是在哪個展廳,則需要一家三口一起尋找。找到之后,將文物的名稱和年代寫在答題卡上。游戲看似簡單,但要在博物院展覽的4000多件文物中快速并準確地找到,絕不是容易事。
場景歡快:36位奔跑的游客
9時10分,12個家庭的36人跑步出發(fā)了!博物院里可能還未接待過跑步“參觀”的游客。這場游戲讓正在參觀的游客忍不住駐足觀看,甚至參與其中。
“你要找玉鹿?我剛才在‘山川精英’廳看見了。”一位前來參觀的老大娘看見小選手著急,趕忙提醒。當然,這也在游戲允許的范圍內,只要不問工作人員,其他參考幫助都可以。
奔跑著的一家三口,有的分頭行動,找到目標文物后電話聯(lián)絡填答題卡;有的本著比賽第二的原則,把用DV拍攝孩子尋找的過程當頭等大事;有的一家子穿著統(tǒng)一的T恤,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享受收獲:平時的積累很有用
最先完成答題的是喬益開小朋友一家,只用了16分鐘,準確率也是最高的。喬益開說,他的勝利得益于經常來博物館參觀。
第二個比賽環(huán)節(jié)是知識問答。“山西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是什么?”“中國第一家票號是什么?”……選手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場面熱烈而緊張。
最后,結合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成績,一二三等獎和紀念獎全部產生。奪得一等獎的李佩旋小姑娘說:“我從2008年就在博物院當小小解說員,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越來越喜愛這些文物。”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社會和諧”。山西博物院公眾服務部副主任劉剛所說:“用文物來做一次親子教育,既增長了孩子的知識,也增進了家庭的和諧,這就是我們舉辦這次活動的初衷。”(內蒙古旅游網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