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須知
必備品:鐵鍬、鋼絲繩、空心鋁格柵、地毯(已防陷車自救)和液化氣灶具一套、探照燈、地圖或各地詳區(qū)圖(最好當?shù)刭徺I)、備用油桶(日喀則有賣,20元/35公升/個)及、車輛的易損件,特別是各車鋼板減震器、膠套、及汽油濾清器(當?shù)赜唾|(zhì)很臟)。及備胎。
特別注意:如從南線進阿里,薩嘎縣是最后一個加油站。此后,1500公里內(nèi)無加油站。同樣獅泉河走南線,獅泉河必備油。北線的幾個縣都有加油站。
注意事項、行駛技巧:
過河流水溪:遇河流先查看水情,選擇有小浪花翻滾之處,如有前車同行和來車,遠離河岸觀察水的深度和路跡。遇有大車常壓路跡,最好選擇兩輪之間的位置,以免水下隆起部位,阻擋底盤。
過洪水區(qū):安裝涉水管和進氣軟管(改裝自備件)調(diào)大怠速,拆下風扇皮帶及發(fā)電機插頭,用低速四驅(qū)方式過河。注意,高溫鋁制缸體,一定要降溫后方可入水,以免抱軸。遇公路洪水高于路面或有彎道時,定要探明路基寬度,下水用樹枝或定位參照物標示危險區(qū)域,并注意另兩邊排水溝位置。————特別提醒:阿里地區(qū)河流:早晚漲水為多,并注意前方烏云位置所在,并防河流急漲水。
過泥石流區(qū)域:注意前車壓而隆起部位的深度,如底盤高度夠,用四驅(qū)方式高速1、2擋沖過,并用雙手來回快打方向,用前輪撥開泥漿的方法而過,如不幸被陷,用四驅(qū)低速倒擋退出,清除路面障礙物再過。
過塌方區(qū)域:盡量避開高于底盤巖石,如需排石,定要一邊留人觀察山體碎石滾落,一邊排除路中石頭,以免傷人。并各車拉開距離,流人觀查,加速或減速而過,并盡量在滾石區(qū)域遠離貨車后面而行。
過沼澤和軟地基:一定先看地面是否踩跳出水,有水浸出則不行。陷車時不得使車輪過長空轉(zhuǎn),用鋁格柵或地毯鋪上退出,如遇松軟路基時,用四驅(qū)方式低速高檔2.3擋的方式,加速通過。
泥濘路段和冰雪路面:如本車有加氣裝置,可選用降低氣壓一半,行駛通過,在選擇前車路跡,轉(zhuǎn)彎時,提前減擋穩(wěn)速,采用邊轉(zhuǎn)邊回的方式轉(zhuǎn)彎。下山時,及時減擋,輕壓剎車,采用雙手快速來回擺動方向的方式下山。遇彎道也采用邊轉(zhuǎn)邊回的方式轉(zhuǎn)彎。在跳躍路段和碎石沙土路面:掌握車速,根據(jù)跳躍頻率,采用加速和減速的方式控制車速,注意沙土路面的車身橫向擺動。碎石路面,一定要控制車速,60公里時速以下,如磨損過早的輪胎,及易扎斷外胎鋼絲,建議用尼龍線外胎。
在草原荒漠上:盡量不要開夜車,及易迷路。掌握時間和及時尋找住宿地點,行駛中注意參照物,如電桿或路旁光攬樁,不要離開視線距離,隨時注意地圖標示,如河流走向及湖泊所在位置。
旅行裝備
衣物:除了珠峰,西藏其他地方用不上羽絨服,一件薄毛衣就足夠了;
戶外用品:如果你能象我們一樣幸運,一路晴空萬里,那就不用帶帳篷和防潮墊,因為總能在天黑前趕到有住宿的集鎮(zhèn)。但如果遇到下雨陷車,師傅說就只能路邊露營了;
從衛(wèi)生和防潮、防味的角度考慮,睡袋一定要帶;
登山鞋一定要,尤其是轉(zhuǎn)山,西藏的城市以外就沒有象樣的路了。
電筒一定要,日喀則以西的地方夜間基本沒電;另外觀看壁畫時電筒也會非常有用;
藥品:感冒藥、治拉肚子的藥、高效消炎藥、抗高原反應藥(可在拉薩買“高原安”)一定要帶足;其中感冒藥和抗高原反應藥可全程低劑量服用。
攝影技巧
在阿里地區(qū)攝影技巧
高原日光充足,照度高,一般選用100度的中速膠片就可以了。
高原紫外線強烈,如果想讓照片里的遠景更加清晰并且避免彩色照片偏藍紫色,最好給你的鏡頭配上一塊紫外線濾鏡(UV鏡)。
小心阿里的風沙,尤其在寒冷的旱季和早晚,沙子幾乎是無孔不入地往你相機和鏡頭的縫隙里鉆。一定要用防塵性盡可能好的攝影包或攝影箱。
拍攝高原風光,最好選擇一早一晚。西藏清晨和黃昏的時候光線平射,透明度高,低角度陽光所產(chǎn)生的造型效果和色彩效果會使畫面更加具有魅力。
低氣溫情況下將相機電池放于貼身的襯衣口袋里保溫。如果快門按不下去,把相機放在衣服里邊暖一下再拍或許是一個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