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境處天臺山、會稽山、括蒼山、仙霞嶺等山脈之發(fā)脈處,為大盤山的中心地段。山脈以海拔1245米的大盤山主蜂和海拔1314米的清明尖(又名青梅尖為主軸,向東北和西南延伸,分脈傘形展布,整個縣由巒重重疊疊,地形極為復雜。為錢塘江、曹娥江、靈江、甌江4大水系的發(fā)源地之一,素稱“群山之祖,諸水之源”。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qū),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來遲而多雨;夏秋短而易早,并易受臺風襲擊;冬季干燥,冬春之交多霜雪冰凍。
境內自然資源較豐富。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中藥材、茶葉、食用茵、蔬菜、瓜果品質特優(yōu)。有“藥材寶庫”之譽和“萬山菇國”之稱。礦產(chǎn)有鐵、錳、螢石、方解石、石英、陶瓷土等。其中螢石、石英、花岡巖和陶瓷土蘊藏量最豐。其他資源有待系統(tǒng)勘探。
【地層】
縣境內出露地層為中新生代,上侏羅統(tǒng)火山巖系最發(fā)育,次為白堊系陸相碎屑巖,再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少量上第三系玄武巖。
上侏羅織火山巖系境內火山巖系呈北東——南西向帶狀展布,與區(qū)域構造線之向相一致,屬于壺鎮(zhèn)——回山火山巖帶,為一套以酸性火山碎屑巖為主的火山沉積巖系,巖性復雜,相變急烈,按巖性可分四段:
第一段上株羅統(tǒng)火山巖系b段(J3b)。分布較廣,主要出露在嶺口九橋,萬蒼仰瓦山(萬蒼山),山環(huán)小坑門——竊川水塢岡,云山雙尖頭和方前青山尖等地,面積約27平方公里。主要巖性為青灰、紫灰塊狀流紋質含礫晶屑熔凝灰?guī)r,或玻屑晶屑凝灰?guī)r,厚度大于1000米。
第二段上侏羅統(tǒng)火山巖系C段第一亞段(J3C一1)。分布最廣,出露面積約836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69.9%。其特點為厚度大(約746—1800米)相變劇烈,巖性復雜,以酸性或中酸性玻屑為主的一套火山碎屑巖間夾沉積巖,主要巖性為青灰紫灰色含礫流紋質或英安質玻屑熔結凝灰?guī)r等。
第三段上侏羅統(tǒng)火山巖系C段第二亞段(J3C一2)。僅見于新渥、深澤白堊紀盆地之南緣,出露面積很小,其巖性為青灰、黃褐色砂礫巖、凝灰質砂礫巖、沉凝灰?guī)r夾粉砂巖等。
第四段上株羅統(tǒng)火山巖系D段(J3d)。零星分布于境內北半部,見于尖山鎮(zhèn)東側、九和鄉(xiāng)東南部,尚湖鎮(zhèn)西北部和窈川鄉(xiāng)北部,出露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巖性為流紋巖,流紋斑巖和球泡流紋巖,厚度170—600米。
下白堊統(tǒng)境內僅在斷陷盆地和山間洼地中出露。分布不廣,見于深澤、仁川和方前,面積57平方公里。僅有館頭組和朝川組。館頭組巖性為黃綠、淺灰或灰黑色粉砂巖,局部夾多層火山碎屑巖、泥巖和頁巖,厚170—600米,底部常有底礫巖。朝川組巖性為紫紅色砂巖、泥巖,常含鈣質結核,并間夾較多的火山巖層,厚650一1350米,其分布地域基本與館頭組同,而面積較之為廣。
上新統(tǒng)嵊縣組主要分布于萬蒼至胡宅一帶,呈北東向展布,出露面積為12平方公里。主要巖性為玄武巖,夾有砂和砂礫層,偶夾褐煤透鏡體,最大厚度為280米。
全新統(tǒng)沖積層僅見于尚湖和各水系兩例,面積為60平方公里,二元結構明顯,下部黃色、黃褐色松散礫石層、砂礫層,上部黃色、褐色含砂礫亞粘土,常作耕作土。
火山巖境內火山巖分布廣泛,出露面積大于80%,按其不同產(chǎn)狀可以分為噴出巖和次火山巖。噴出巖是境內出露最廣的一種火山巖,有熔巖和碎屑巖類之分。從巖性上看大致有:超基性巖類為?;x橄巖,在尖山上新統(tǒng)嵊縣組的下部。基性巖類包括灰黑色玄武巖(見于深澤塘下),和灰黑色橄欖玄武玢巖(產(chǎn)于白云山),和灰黑色橄欖色玄武玢巖為主,有時由于氣孔發(fā)育,局部成為玄武浮巖(見于尖山)。中基性巖類為安玄巖(產(chǎn)于白云山),中性巖類為深灰色輝石安山巖(出露于白云山)。中酸性巖類主要為英安玢巖,產(chǎn)于第一段、第二段,以第二段為主。酸性巖類有流紋斑巖、霏細斑巖和珍珠斑巖等,主要產(chǎn)于第四段、第一段,次火山巖境內分布零星。主要巖性有安山玢巖,見于學由、后塘、牛路溪,安文鎮(zhèn)打鳥岡等地。英安玢巖產(chǎn)于下坑、賜敕、方山、中田等地,流紋斑巖出露在金村大塘、方山等地;輝綠玢巖產(chǎn)于探澤金仙寺?;液谏际瘔A煌巖,見于仁川鄉(xiāng)月嶺和方前鎮(zhèn)。
侵入巖境內所見均為小巖脈,零星散布在火山巖地區(qū)。從巖類看基性巖到酸性巖均有。出露巖性,包括輝綠玢巖、輝綠巖、正長輝長巖、玄武玢巖、英安玢巖、流紋巖、流紋斑巖、霏細斑巖、石英霏細斑巖和花岡斑巖。分別見于嶺口、安文、大盤、仁川、窈川、深澤、尚湖、九和、雙峰等地。
【構造】
境內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構造不發(fā)育。全區(qū)斷裂縱橫交錯,構成一幅頗為復雜的構造圖像。
新華夏系構造這是境內最發(fā)育的構造體系,構成了縣境的主要格架,而以縉云壺鎮(zhèn)——新昌回山帶,為境內最顯著的構造帶。它斷裂發(fā)育,無論是斷距、規(guī)模和延伸長度都比較大,多為高角度的仰沖斷裂。
帚狀構造位于安文鎮(zhèn)北東方向和窈川北部,為壺鎮(zhèn)——回山新華夏系構造帶中之派生的低序次構造。這一帚狀構造由三條旋扭斷裂組成,其收斂部位在窈川附近,與新華夏系斷裂重接復合,環(huán)狀斷裂近于圓形。
華夏式構造境內中部和東部地區(qū),以40°~60°方向展布的壓性結構面為主體的華夏式構造。主要有白云山——崗頭斷裂,總體走向北東45°,長約24公里。
東西向構造主要有嶺口斷裂,長約20公里,斷面舒緩波狀,傾向北,傾角60°。伯塘嶺——上馬石斷裂,西段為東西走向,全長約15公里。
【地形】
全縣屬中低山為主的純山區(qū)。可劃分為3個地形區(qū)。
中南部低中山區(qū)系大盤山脈的主體部分,包括九和、山環(huán)、窈川、墨林、大盤、方前、四協(xié)、維新、盤峰、高二、天網(wǎng)、雙峰、雙溪等鄉(xiāng)鎮(zhèn),以及仁川、云山、尚湖、安文的一部分。其特點是:地勢陡峭,山峰林立,主要山峰在1000米以上。由于山體長期受外力的剝蝕,往往構成山頂成尖形和鋸齒狀,坡度在25度以上,相對高度大于400米,切割深度大于200米,沖溝發(fā)育,溝谷密集,多呈“V”形。
東北低山臺地區(qū)位于鏡內東北部,包括前山、胡宅、尖山、嶺口、玉蜂、萬蒼等鄉(xiāng)鎮(zhèn)和尚湖鎮(zhèn)的北部。其特點是:海拔較高,而臺地內切割較弱,起伏和緩;地表呈淺丘狀,谷底開闊,而臺地外圍切割強烈,邊緣山峰在700一800米之間。最明顯的是夾溪自五丈巖水庫以下的河段,河谷與臺地的相對切割高度在200米以上,故有“小三峽”之稱。
西南低山丘陵區(qū)主要分布于新渥、冷水、深澤等鄉(xiāng)鎮(zhèn)以及安文鎮(zhèn)和仁川、云山鄉(xiāng)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是低山、丘陵、河谷相間;低山多在海拔700米以下,其中形成不連片的丘陵小盆地。
【氣溫】
縣內地形復雜,氣溫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3.9—17.4℃,(深澤1961—1980年平均為16.1℃),年積溫為4255—5534℃(深澤年積溫為5030℃)。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2.0—4.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6-28.8℃。極端最高氣溫(史姆海拔230米)40.6℃。極端最低氣溫(尖山海拔510米)一15.20℃。
【降水】
全年降水季節(jié)不均,有兩個相對雨季和干旱期。3、4、5、6月為多雨季節(jié)。7、8月份高溫、少雨、蒸發(fā)量大,農(nóng)田和人民生活需水量增多而存在著每年不同程度的干旱缺水現(xiàn)象。嚴重干旱年機率較高,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威脅很大。8、9月份,因極峰南移和臺風的影響,降水量顯著增加,它對解除伏秋的干旱作用很大。10月后,降雨又明顯減少,成為第二旱期。
境內平均降水1573毫米,總量18.81億立方米。但降水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4—9月可降1014毫米,占全年的70.12%;而10月至次年3月這半年僅423毫米,占29.88%。降水量多的年份達1859.9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1107.9毫米。7—9月降水雖有429.6毫米,但正值高溫季節(jié),蒸發(fā)量大,溪流枯竭,易成干旱。
【日照】
受季節(jié)、云層分布和地形的影響,縣境年日照時數(shù)為1715.9小時。一年中以7、8兩月最多(每月約217小時),2月日照時數(shù)最少(每月約118小時),其余月份介于兩者之間。各時段的日照時數(shù):11—5月,(為春花作物全生育期)約837小時,此時一般雨量較少;4—7月,(早稻全生育期),約612小時,而7月水稻進入灌漿成熟時期,日照時數(shù)約219小時,對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千粒重提供了有利條件;7-10月,日照時數(shù)約749小時,時全年日照最多的時段。但8月下旬至9月下旬為雜交晚稻分蘗孕穗期,常逢秋雨連綿,日照時數(shù)減少,又值次時極易出現(xiàn)低溫,對晚稻揚花灌漿不利,常使雙季晚稻減產(chǎn)。常年低溫過后,還有一段晴朗天氣,氣溫回升。
【霜雪】
全年無霜期為200-243天,有霜期為165-122天。霜日天數(shù)1月最多,12月和2月次之,也有3月和12月就下霜。早霜危害1949-1984年的36年間就發(fā)生過11年。1958年10月28日早霜,大批玉米受害。低溫暗霜危害,1957-1983年的27年重就發(fā)生過19年,1981年9月10日低溫,持續(xù)6天,晚稻嚴重減產(chǎn)。
高山多雪。1961年2月16日,降雪53.7厘米,積厚55厘米,有的山在1米以上。1964年2月23日暴雪積厚60—80厘米,松杉毛竹折斷無數(shù),房屋倒塌頗多。也有驟冷降霜。農(nóng)作物和牲畜受到嚴重凍害,外出樵牧因而得病者,時有發(fā)生。
【四季特征】
春季回暖遲,秋季降溫早,形成冬春長而夏秋短的特征。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地形頗為復雜,日照和熱量狀況等各地區(qū)類型不同,形成不同的四季特征。
境內山巒重疊,溪流縱橫交叉,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地下蘊藏著許多礦產(chǎn)、水等。
【礦產(chǎn)】
磐安復縣后,為全國科技扶貧試點縣之一。1986年,浙江省民政廳、地質礦產(chǎn)局、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同金華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聯(lián)合組織綜合科學技術考察隊,進行為時11天的現(xiàn)場考察,全縣已知各類礦床、礦化點和情報點共82處。
鐵礦礦點有:新渥鎮(zhèn)西莊,尚湖鎮(zhèn)尚湖,胡宅鄉(xiāng)金村,尖山鎮(zhèn)管頭、林莊,新渥鎮(zhèn)外田口、翠峰寺,深澤鄉(xiāng)上亨堂后山,安文鎮(zhèn)雙溪口,方前鎮(zhèn)溪流砂灘,雙溪鄉(xiāng)史姆。
錳礦有天網(wǎng)鄉(xiāng)胡八坑,大盤鄉(xiāng)百廿秤。
鉛鋅礦雙溪鄉(xiāng)史姆里塢頭。
鈷土礦尖山鎮(zhèn)藤潭岡和樓下宅。
錘鉛鋅銀硫化九和鄉(xiāng)葛衣嶺。
煤礦踏勘礦點共6處:維新鄉(xiāng)獅峰嶺,云山陳華坑,仁川鄉(xiāng)方山,安文鎮(zhèn)胡村,大盤鄉(xiāng)南橋,方前鎮(zhèn)方前。
褐煤尖山鎮(zhèn)塘頭和里光洋。
泥炭胡宅鄉(xiāng)橫路。
硅化木新渥鎮(zhèn)翠峰柏山。
螢石礦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自1985年起,對全縣螢石資源經(jīng)過三個階段的普查,就56處礦點的現(xiàn)有資料分析,總貯量為357萬噸,其礦藏由北向南可分為張斯——丁界,九和——窈川。安文、冷水等4個螢石礦集中區(qū),其中九和塢塘螢石為中型礦,礦藏量為58.15萬噸,加上周圍礦點,共有藏量約67.45萬噸。
民間現(xiàn)有少量開采,平洞和露天采點72處,年開采總量5萬噸。品位相對較高,根據(jù)礦樣可浮性試驗表明,可浮選出一級乃至特級螢石精粉產(chǎn)品。中國非金屬工業(yè)總公司曾建議:引進外資,建設一個年產(chǎn)2—3萬噸的繭石粉浮選廠。根據(jù)地質部門論證,縣內有足夠的儲量可以保證日處理150噸浮選廠的螢石原料供應。為縣內優(yōu)勢礦種之一,前途十分廣闊。
白云巖情報點有雙峰鄉(xiāng)大皿村西角塢。
黃鐵礦維新鄉(xiāng)西峰嶺、新渥鎮(zhèn)大麥塢、墨林鄉(xiāng)東坑口、仁川鄉(xiāng)黃余田、山環(huán)鄉(xiāng)黃林坑、雙峰鄉(xiāng)大皿、九和鄉(xiāng)南坑。
方解石深澤鄉(xiāng)屋樓,方前鎮(zhèn)爛泥坑,大盤鄉(xiāng)北橋等3處。還有萬蒼情報點1處。
石灰?guī)r仁川鄉(xiāng)方山,云山鄉(xiāng)白云山,方前鎮(zhèn)方前。
石英境內石英礦生存,受新華夏系構造和東西向構造聯(lián)合控制,礦體呈東西向和北東向展布。已知礦點3處:黃林坑、楓樹箬嶺頭、銅鈿東岡,其中黃林坑儲量30萬噸以上。
仁川鄉(xiāng)胡莊和冷水鄉(xiāng)泗巖相接的如公尖山麓,經(jīng)度120。20’37”,緯度28。52’54,,.,儲為3億噸。礦中含:Si0295.5%,AL2O3.1.47%,F(xiàn)e2031%,TiO.0.1%,MO.0.12%,CaO+Mg.0.1%,灼燒灰粉0.8%。此石英礦中含鉬、欽稀有金屑。
高嶺土縣內藏量僅次于螢石礦。已發(fā)現(xiàn)礦點:仁川鄉(xiāng)玉環(huán)嶺、七步嶺頭、胡莊、養(yǎng)魚口、磁下等,新渥鎮(zhèn)西莊、巖岡、嶺頭、長盧、大麥塢,云山鄉(xiāng)白云山,嶺口鄉(xiāng)新艷。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礦床有尖山、仁川七步嶺兩處?,F(xiàn)尖山鎮(zhèn)少量利用制作陶瓷器,仁川礦床尚未開發(fā)。
膨潤土有萬蒼鄉(xiāng)斐塢村小平巷情報點。
裝飾花岡石方前鎮(zhèn)寺(輝綠巖1處,霞石堿煌巖1處)、玉峰(玄武巖、云山里塢坑(輝長巖)、天網(wǎng)馬嶺(紫紅、淡紅流紋凝灰?guī)r)、大盤北橋(輝綠巖)。
【水】
全縣平均降水總量為18.81億立方米,平均降水深1573毫米,多年平均逕流深928.3毫米。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1.1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228億立方米,地下水1.892億立方米(可采量0.83億立方米)。水資源人均總占有量5694立方米,餅地畝均占有量7060立方米。目前已開發(fā)利用水量為2918萬立方米,只占水資源總量的2.62%。
地表水縣內小水電資源比較豐富。全縣理論蘊藏量為53300千瓦,實際可以開發(fā)50000千瓦:其中錢塘江水系的夾溪、蟠溪、文溪占67.45%,(曹娥江上游之夾溪即占全縣總數(shù)的51.1%),靈江水系的始豐溪、溪爐港占23.85的%,歐江水系的好溪占8.7%。全部開發(fā)后,年發(fā)電量(按年2500小時計算)可達12500萬千瓦·時。全縣人均640千瓦·時。縣內小水電資源的理論蘊藏量可開發(fā)性比例大,單位千瓦投資較少。五丈巖水庫二級電站的開發(fā)投資,僅在干元/千瓦左右,比全省平均數(shù)(2500元/千瓦)要低得多,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
地下水安文、冷水等谷地相對平緩,分布有沖洪積,洪積砂卵石層,厚1—8米,接受補給條件較好,匯水面積相對較大,民井水位0.5—1米,出水量10一100噸/日,水質好,在目前開發(fā)利用的條件下,居民用水能基本滿足。
方前盆地溝谷部位與平緩低丘,一般出水量為單井10噸/日。方前烏巖坑南粉砂巖層面裂隙出溢泉水水質分析:水質類型為HC03一Ca型,礦化度0.13克/升,HC03含量128.1毫克/升。
深澤盆地的沖溝和映谷內泉水出露較多。沿深澤至西華嶺北,北西向泉水出露明顯成帶。據(jù)深澤南97號泉,泉水分析HC03:含量195.3毫克/升,礦化度0.2克/升。水質類型HCO3:一CaNo型。
縣東北及北部臺地,因臺緣四周陡立,溝谷深幾十米至百余米,地下水容易排泄;造成缺水。但在洼地及寬援坳谷的中心部位,匯水條件較好,有泉群溢出,形成部分沼澤濕地。表明有地下水的集聚和大氣降水的地表水補給條件良好,布井挖筑,能獲較豐的水量。尖山新宅162號泉,泉流分析,泉流量0.17公斤/秒,HC03含量27.5毫克/升,礦化度0.05克/升。水質類型屑HC03一Ca型。
高山峻嶺,水量貧乏,一般泉水流量在0.1—1升/秒之間,出水量少于10噸/日,部分泉水資料為:
雙蜂鄉(xiāng)林場大嶺頭村393號泉,流量為0.2升/秒,固形物0.04克/升,水質類型HCO3一CaNa;,
大盤鄉(xiāng)北山公路邊400號泉,流量0.138升/秒.,固形物0.06/升,水質類型HC03一Na.Ca;
仁川鄉(xiāng)407號泉,流量0.138升/秒,固形物0.02克/升,水質類型HC03一Na;
仁川鄉(xiāng)榮坑口408號泉,流量大于4.0升/秒,固形物0.04克/升。水質類型HC03一Na。
萬蒼鄉(xiāng)下岸167號泉,流量0.22升/秒,固形物0.05克/升,水質類型HCO3一Na。
【野生動植物】
動物
縣域屬東洋界北緣,與古北界接近,南北種類的各種動物多有分布,資源相當豐富。
哺乳綱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珍貴動物有虎、豹(金錢豹和龜紋豹);二級保護的有獼猴、香貍、赤麂、黑麂、穿山甲、野山羊(鬣羊)、還有豺、香姑狼、灰狼、黃鼠狼、貉(山狗)、黃猺(兩頭烏)、青猺(花面貍)、貍子、獾、猸子、刺猬、猾、草狐、水獺、旱獺、豪豬、黃廘、獐、白面貓、黑面貓、野豬、山兔、松鼠等。
鳥綱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秋沙鴨、天鵝等;屬二級保護的有貓頭鷹(紅角鶚)、啄木鳥、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等。還有地雞、竹雞、山雞、鸕鶿、蒼鷹、灰鷺、豆雁、鳶、鵪鶉、紅腹角稚、野鴿、斑鳩、八哥、云雀、畫眉、山鶯、喜鵲、布谷、杜鵑;烏鴉、禿鴉、寒鴉、紅嘴鴉雀、黃腹鶯、金翅雀、麻雀、燕子等。
爬行綱蘄蛇、眼鏡蛇、腹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竹葉青、兩頭蛇、竹節(jié)花蛇、烏梢蛇、油菜花蛇、龜蛇、山烏龜、花龜、娛蛤、蟬龍、壁虎。
魚綱有鯉魚、鯽魚、鲇鮐、鲴魚、紅霓魚、馬口魚、石斑、虎魚、烏鯉、鰻、黃鱔、泥鰍等。此外,甲殼爬行類有水龜、鱉(甲魚)。節(jié)肢類有:蝦、蟹。軟體類有蚌、螺螄等。
益蟲類有蜻蜓、螳螂、赤眼蜂、蚜繭蜂、黃刺蜂、九里蜂、蜘蛛、寄生蠅、齒齡、食蟲虻、蜂虻、泥蜂、土蜂、蜜蜂等。
全縣有動物藥材100多種,常年收購的30多種,其中有珍珠、穿山甲、虎骨、豹骨、蘄蛇、蜈蚣、龜殼、鱉殼等。1983年供銷社收購的獸皮有黃鼠狼皮、貍子皮、麂皮、猸子皮、獾皮、香姑狼皮、青猺皮、黃猺皮、貉子皮、草狐皮、狼皮、野兔皮、水獺皮、松鼠皮等14種。
植物
縣內野生植物屬亞熱帶類型。天然次生林與人工栽植的用材林、經(jīng)濟林混合生長,為常綠針葉林和闊葉林。全縣木本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有86科、577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黃山木蘭、厚樸、紅豆杉、長葉榧、金錢松、杜仲、夏臘梅、銀杏等10多種。萬蒼鄉(xiāng)東山村金錢松胸徑1.8米,樹高22米,枝葉茂盛如華蓋,樹齡800年以上。尚湖鎮(zhèn)山澤村有柳杉5棵、金錢松3棵、橡子4棵,胸徑均在1米以上,樹齡約800年。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樹種,有浙江樟、閩楠、浙江楠、蘭果樹、紅子樹等。草本有129科,944種。
竹類有毛竹、石竹、笙竹、斑竹、紫竹、水竹、淡竹、箭竹、慈竹、鳳尾竹、天竹、羅漢竹、箬竹、苦竹、山竹等20多種。
野生藥材據(jù)東陽、永康、縉云、天臺等縣志載,產(chǎn)于縣內大盤山的有208種。據(jù)1986年中草藥資源調查,全縣植物藥材1055種。常年收購的有前胡、茯苓、杜仲、桔梗、草烏、厚樸、鉤藤、半夏、金銀花、野菊花、山楂、八角楓、伸筋草、黃掛、烏藥、何首烏、赤丹參、天麻、淡竹、白芨、寄奴、獨葉一枝花、七葉一枝花、白薇、柴胡、枳實、紫蘇、荊芥、薄荷、瞿麥、旱蓮、金櫻子、凌霄、百合、昌蒲、皂夾、石蜃、骨碎補(山姜)、白頭翁、細辛、車前;艾葉、木瓜、麥冬、枸杞子、土茴香、威靈仙、天門冬、蒼耳子、覆盆子、女貞子、益母草、櫻核、杏仁、桃仁、防己、百部、龍膽草、甜茶、紫荊草、桑寄生、陳皮、吳芋、蒲公英、青木魚、紅木魚、夜明砂、竹需、佩蘭、姜片、黃仲、茜草、魚鱉草、谷心草等。年收購量200余噸。
主要木本植物
銀杏科銀杏。
杉科刺杉、柳杉。
松科馬尾松、短葉松、金錢松、江南油松、雪松。
羅漢松科羅漢松。
柏科刺柏、塔柏、扁柏、龍柏、側柏、圓柏。
紅豆杉科紅豆杉、紅金榧、木榧;長葉榧、榧樹。
木蘭科黃山木蘭、厚樸、鵝掌楸、白玉蘭、紫玉蘭、深山含笑、南五味子等。
樟科樟樹、肉桂、花皮桂、閩楠、烏藥、紫楠、紅楠、檫樹。
薔薇科石楠、海棠、棠棣、巖薔薇、秀槐、黃檀、金櫻子、花紅等共有70多種。
蘇木科皂黃、云實。
含羞草科含羞、合歡。
蝶形花科花櫚木、槐樹、鐵掃帚。
蘭果樹科蘭果、喜村。
金縷梅科金縷梅、蠟瓣花、鐵萼楓香。
杜鵑花科紅杜鵑、黃杜鵑、紫杜鵑、白杜鵑、麂角杜鵑、馬醉木、毛果淚木。.
山茶科浙江紅山茶、苦丁茶、紫莖、柃木、厚皮香等20多種。
梧桐科梧桐、羅桐。
杜仲科杜仲。
毛莨種威靈仙、鐵線蓮、大血藤、女萎。
樺木科光皮樺、川檫、鵝耳楊。
??茦嫎?、薛荔、珍珠蓮、榕樹、柘樹等10多種。
楊柳科響葉楊、鉆天楊、垂柳、旱柳、河柳、銀葉柳、加拿大柳。
殼斗科石櫟、苦櫧、白櫟、烏岡櫟、青岡櫟等10多種。
榆科白榆、榔榆、樸樹、大葉櫸、紫彈樹。
大戟科野桐、虎皮楠、重陽木等10種。
防己科木防己、蝙蝠葛。
鐘萼術科鐘萼木。
大風子科山桐子。
瑞香科結香、北江葛花。
旌節(jié)花科中國旌節(jié)花。
八角楓科八角楓、瓜木。
海桐科海桐、海金子。
野牡丹科中華野海棠、過路驚、鴨腳茶。
野茉莉科郁香野茉莉、賽山梅、玉錠花、銀鐘樹、白龍花。
紫金牛科紫金牛、杜莖山、光葉鐵子、朱砂根、血黨、小丹、大羅山樹、百西金。
紫薇科紫薇。
木通科野木瓜、木通、三葉大通、鶯爪楓。
杜英科杜英、山杜英、薯豆、猴歡喜。
山茱萸科山茱萸、青萸葉、燈臺樹、四照花。
獼猴桃科獼猴桃(藤梨)、掌梨、毛花楊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