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當(dāng)?shù)靥厣? onerror=]()
祭祖圣地 天壇山為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有 擎天地柱之稱,古稱瓊林臺。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率部落與蚩尤九次交戰(zhàn),久戰(zhàn)不勝,便到天壇山設(shè)壇祭天求救,開創(chuàng)歷代皇帝祭天之先例?! ∠鄠鳎庌@黃帝一統(tǒng)天下后,于第三年的八月
祭祖圣地
天壇山為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有 "擎天地柱"之稱,古稱瓊林臺。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率部落與蚩尤九次交戰(zhàn),久戰(zhàn)不勝,便到天壇山設(shè)壇祭天求救,開創(chuàng)歷代皇帝祭天之先例。
相傳,軒轅黃帝一統(tǒng)天下后,于第三年的八月十五在天壇山重會西王母。后來,每年的八月十五,四方善士皆云集王屋山天壇頂。歷代帝王多次登天壇山祭天,王屋山景區(qū)內(nèi)建于唐初的迎恩宮便是專門為迎接圣駕朝拜天壇而修建的,宋徽宗游王屋山華蓋峰時曾駐蹕于此?! ?br /> 北京有天壇、日壇、月壇,濟源有天壇峰、日精峰、月華峰;北京有北海,濟源有小北海;北京有香山紅葉,濟源有五百里王屋山紅葉。濟源與北京緣何有這么多的聯(lián)系呢?相傳,歷代帝王曾多次登天壇山祭天,后到明成祖朱棣在位時,礙于交通不便,便在北京建了天壇。如果尋根溯源的話,濟源天壇山應(yīng)該是真正的祭拜祖先之圣地。
濟水獨清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為"四瀆"。"瀆",中國古語意為獨流入海、綿綿不絕,濟水以"遠朝滄海殊無得,橫貫黃河自不渾"成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之寫照?!?br /> 濟水是"四瀆"之中最為獨特的河流。她的源頭在王屋山的太乙池,東穿太行,伏地潛行百余里,至濟源城北平地雙源重發(fā),涌泉而出,西源為龍?zhí)?,東源為濟瀆池。濟水順流南行與黃河交匯,三起三伏,曲折東流,終至渤海。"四瀆"之中,惟有濟水獨清,橫貫黃河而不濁。她秉性頑強、不濫不竭、濟世澤民、品質(zhì)高潔。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們大多把濟水作為修身立業(yè)的精神楷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臨水而嘆:"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自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開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明清諸帝,始終把祭祀濟水活動作為皇帝祭祀典禮的最高規(guī)格,眾多的碑碣石刻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濟瀆廟已成為"四瀆"之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洞天福地
道教是由以黃帝、老子學(xué)派思想為基礎(chǔ)的"黃老道"發(fā)展而來的,帶有濃厚的漢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色。集雄、秀、奇、險、幽為一身的王屋山,是道家人士所向往的人間仙境,歷代有多位高道在此采藥煉丹、修身養(yǎng)性以求得道成仙?! ?br /> 唐代著名高道、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師司馬承禎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宮地府經(jīng)》中,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譽為"天下第一洞天",號"小有清虛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地位。司馬承禎先后多次被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唐玄宗李隆基尊其為"全國道教首座",并命司馬承禎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建觀而居。唐玄宗御書"廖陽殿"匾額,并派自己的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馬承禎為師,入王屋山修道,自此道風(fēng)大盛。在唐代數(shù)十年間,王屋山相繼建成了紫微宮、陽臺宮、清虛宮、十方院、靈都觀等規(guī)模宏大的道都宮觀。三里一宮、五里一殿,宮觀林立、高道云集,王屋山成為全國道教活動的中心,成為高道們修身之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