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地理位置優(yōu)越,東倚省會合肥,驅車50分鐘即可到達合肥駱崗機場,南毗舒城,西靠裕安,北倚壽縣,312國道、六舒路、六壽路三條主干道與四通八達的鄉(xiāng)村公路構成快捷便利的交通網,正在建設的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并即將投入使用,屆時金安交通更加便捷,農村村村通廣播,村村通電話,各項社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特別是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使金安區(qū)能夠首先接受東部地區(qū)的輻射,迎接中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安徽省加大對江淮分水嶺地區(qū)的綜合治理,加大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加快小城鎮(zhèn)建設步伐,六安市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都為金安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
新千年、新體制、新起點、激發(fā)著全區(qū)人民的巨大熱情。勤勞純樸的金安人,正以熾熱的情懷,開放的精神,共同富裕的觀念,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人士來金安旅游觀光,洽談貿易,共圖發(fā)展,投資開發(fā)。
六安建縣始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六縣,屬九江郡。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建都于六。高祖四年,漢封英布為淮南王。高祖六年,英布以六為淮南王都,領九江、廬江、衡山、豫章諸郡。高祖十二年、滅英布,以劉長為淮南王,遷都于壽春,六為淮南國屬九江郡。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改屬衡山國。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國除,六縣屬九江郡。次年,以劉慶為六安王,建六安國,領5縣,六為其一,六安之名由此始。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廢六安國為郡,次年郡廢。東漢初置六安郡。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并六安郡入廬江郡,六為屬縣。永平元年(公元58年),六縣屬六安侯國;元和二年(公元85年),屬六安王國;永元元年(公元89年),屬廬江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廬江郡治曾移于此。
三國時,六安屬魏,為廬江郡治。
西晉至六縣,屬廬江郡,太康年間,郡治在六。永嘉亂后,晉室東渡,廢六入潛,六縣故址僑置新蔡郡。劉宋時屬南豫州新蔡郡。齊梁時為霍州新蔡郡開化縣。北魏時為新蔡郡和邊城郡。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淠水、開化二縣,屬廬州。開業(yè)三年(公元607年)改屬廬江郡。
唐初,縣境分屬霍山和開化等縣。貞觀中(公元627年---649年)并開化入霍山。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改霍山為盛唐縣,移治騶虞城,屬淮南道壽州。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公元907年----922年)改盛唐為潛山縣;后唐復名盛唐縣;后晉天福元年(元年936年)改盛唐為來化縣,以后復名盛唐;吳、南唐及后周建置末變,仍屬壽州.
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置六安縣,屬淮西路壽州。政和六年(1116年)屬壽春府。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升六安縣為六安軍,屬淮西路。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降六安軍為縣,屬安豐軍。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復升為軍。
元初仍為六安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為六安縣。不久,置六安州,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廬州路,六安與英山同為州的屬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省六安縣入六安州,屬中都臨豪府,十五年改屬廬州府。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析六安地復置霍山縣,六安州領英山、霍山兩縣。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安州屬江南省??滴趿辏ü?667年)屬安徽省廬州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為直隸六安州,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領英山、霍山兩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除六安州,恢復六安縣,初屬淮泗道,不久改屬安慶道。民國17年道廢,直屬安徽省。民國19年---21年,除國民政府設置的六安縣外,蘇維埃政府設六安、六霍兩縣。民國21年,國民政府分出六安西部17保值立煌縣。同年,安徽劃分專區(qū),六安初屬第五區(qū),后屬第三區(qū),民國29年改屬第二區(qū)。民國37年底至次年(公元1949年)初,縣境大部分地區(qū)解放,分為六安(六北)、六合(六南)兩縣和六安市,至6月又合并為六安縣,屬皖北行政區(qū)六安專區(qū)。1952年4月改屬安徽省六安專區(qū)。1979年六安城關置六安市,縣、市分治,仍屬六安地區(qū)領轄。
1979年在六安城關新置六安市,縣市分治。1992年縣市合并,成立六安市。1999年撤消原縣級六安市,分別設立金安、裕安兩區(qū)1999年9月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9]109號)設立金安區(qū)金安區(qū)轄原縣級六安市的東市、中市、三里橋3個街道辦事處和九里溝、望城崗、翁墩、淠東、城北、先生店、中店、橫塘崗8個鄉(xiāng)及馬頭、東橋、木廠、雙河、孫崗、椿樹、三十鋪、張店、毛坦廠、東河口、施橋11個鎮(zhèn)。區(qū)人民政府駐六安市佛子嶺路。2004年底,金安區(qū)轄5個街道、11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現全區(qū)共計32個居委會、299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