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仙峽,又名花仙溝,是以其神奇的自然風景和動人的傳說而得其名。
花仙峽峽谷幽深綿長,方圓約0.4 平方公里,谷深近千尺。最高處為錦竹鄉(xiāng)界梁山羊子巖,海拔達2258米,花仙峽以此為頂點,逶迤而下,由北到南直至譚家鄉(xiāng)龍溪河盡頭。其間溝壑縱橫,山勢險峻,異峰突立,怪石磷峋。由于人跡罕至,處處林木葳蕤,裹著厚厚的苔蘚及藤蔓,隨著山勢蒼蒼莽莽的涌向天際。無數(shù)古柏巨樹盤根錯節(jié),或立于山巔,或飛于峭壁。最為壯觀的是峽谷里的數(shù)千條清溪飛瀑,從無數(shù)面懸崖上飛潄而下,異彩紛呈,有的像天女散花,朵朵飛濺;有的似玉盤落珠,粒粒閃光;有的像一面輕綢,潔白輕盈;像白龍,像玉柱……山風一吹,水霧迷濛一片,在陽光的映射下,幻發(fā)著彩色光暈,遠遠望去,尤似條條五彩的絲線,在峽谷兩岸的崖間峰群里飄蕩。溪水錚錚淙淙,匯入谷底的河流,清澈無比,百步一潭,千米一灘,綠波蕩漾,百丈見底,卵石游魚,直視無礙。峽里一年四季都山花燦爛,野果飄香,常有錦竹鄉(xiāng)的農(nóng)民在林間采集天麻黨參之類的珍貴藥材。更有野兔山雞之類的飛禽走獸在峽內(nèi)嘻戲出沒,有時還有猴群出現(xiàn),幾十幾百只猴子在山崖上歡叫撕打,場面極為壯觀。置身峽內(nèi),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
在花仙峽的中心,有一孤峰兀立其間,四面都是懸崖,唯有從錦竹鄉(xiāng)順山勢從上至下有一條小徑可以攀上山巔。山巔四周砌有寨墻,墻面斑駁,留有戰(zhàn)爭煙火熏烤過的痕跡。最為神奇的是峰頂?shù)囊痪奘希幸粋€直徑約6 寸左右酷似人腳掌的印痕,仔細端詳,五趾俱全,連腳板上的經(jīng)脈紋絡均清晰可見,天然自成,絕非人力所為。而花仙峽的傳說就因這個石腳印而來。
傳說在清朝末年,開縣發(fā)生了白蓮教起義。白蓮教首領是一女英雄名王聰,率義軍抵御官兵。官兵大舉圍攻,義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退到譚家鄉(xiāng)龍溪河盡頭,見此處險峰環(huán)抱一大峽谷,谷中一孤峰突立,忙退到這個孤峰上,孤峰四面的懸崖,使官兵一時無法得手,雙方大戰(zhàn)七天七夜,血流成河。由于義軍缺糧缺水,漸漸不支,眼看官兵就要攻上山頭,情勢萬分危急。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忽聽空中一聲霹靂,只見空中烏云密布,一道紅光射破云層,紅光中一紅色巨人,手持巨刀,目射紅光,緩緩降至山頭,數(shù)聲霹靂,舉刀砍向官兵。官兵嚇得鬼哭狼嚎,逃散而去。王聰及義軍得救。繼而梵樂四起,紅巨人漸漸幻化,原是一身著紅裙的仙女,只見仙女解下發(fā)際彩線,向空一拋,化作條條碧溪,從山上奔涌而下,洗去滿山血污,滌去義軍困渴,然后翩然而去。唯留下一巨人的腳印,深深的嵌在山峰的石頭之上。這樣,這個峽谷就稱作花仙峽,無數(shù)的溪水河溝統(tǒng)稱作花線溝,亦名花仙溝。那座尚有著寨墻和石腳印的山峰就稱作天保寨。
在天保寨山頭,花仙峽所有的盛景盡收眼底。當你站在那有著硝煙印痕的寨墻頭,撫摸身傍神秘的石腳印,看著遠處條條飄蕩的玉溪,想想那個動人的傳說,不得不讓你遐想萬千,回味無窮。
當然,花仙峽的景觀和傳說遠遠不止于天保寨。還有與天保寨遙相對應的轎子山,傳說是李宗曦大人所用,飛檐翹壁,小巧玲瓏;有傳說是魯班所造的天生橋,橫跨峽谷,雄偉壯觀;有天然生成九條蛟龍的盤龍石,栩栩如生,鬼斧神工;有稱作“白龍過江”的溪水,從泉眼里噴薄而出,直擊對岸,氣貫長虹;有楚楚動人的五女峰,在云霧中如夢如幻……處處瑰麗動人,美不勝收。
美麗而神奇的花仙峽,有著太多的美景,等待著人們?nèi)ヌ剿?,去發(fā)現(xiàn)。
花仙峽,無疑將是開縣一塊最璀璨的旅游瑰寶。